《民族传唱: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身着傣族民俗服饰的傣族女子 傣泐、傣雅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从前又称为百夷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边境。“傣

《民族传唱: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身着傣族民俗服饰的傣族女子

傣泐、傣雅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从前又称为百夷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边境。“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作为百濮及百越的后裔,傣族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很深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和他们相近。

刻满傣文的贝叶经

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历法,有千余年老傣文文献和古老的贝叶经。一千多年前,热爱诗歌的傣族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和诗歌等。

傣文叙事诗

属于汉藏语系中听音文字的傣语,在佛教传入和傣文创制的悠久历史中为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据记载,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五百五十余部;其中《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娥并与桑洛》、《松帕敏与嘎西娜》被称为傣族三大叙事诗,而又以《召树屯与婻木诺娜》最为广泛流传。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1958年版彩绘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是云南傣族影响深远、流传广泛、历久不衰的叙事长诗。它通过讲述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忠贞爱情故事,用神话手法刻画英雄,以爱情为主线展现男女主人公忠贞的性格,反映出傣族古代社会的生活与思想风貌,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生活和爱情的赞美。

王子召树屯(岩段饰)与公主婻木诺娜(双燕饰)

故事讲道:王子召树屯与公主婻木诺娜在金湖边相遇,获得了美好爱情,但战祸带来灾难却阻挡着他们,两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重新拾回了爱情。长诗《召树屯与婻木诺娜》思想积极,艺术成熟,深受傣族人民喜爱,被改拍成各种艺术形式之后,同样赢得了其他民族同胞的喜爱。

196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召树屯与婻木诺娜》改编成中国第一部木偶片《孔雀公主》

197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上映改编舞剧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为故事片《孔雀公主》,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非遗传承人、章哈歌手玉光正在吟唱《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被称为傣族生活中的盐巴的章哈,作为独特的民间文学文艺表现形式,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到如今,已经传承了二十二代。

然而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多元化的外来艺术和新型娱乐形式不断地涌入傣族地区,傣族民间听章哈的习俗已远不及以往。

近年来,老一辈的章哈艺人已逐渐地衰老或离世,章哈队伍开始萎缩,能够完整吟唱《召树屯与婻木诺娜》的章哈歌手越来越少,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一些叙事长诗的演唱,也濒临失传的危险,亟待保护和抢救。

非遗传承人、章哈歌手岩帕,与傣族拉弦乐器玎伴奏者岩三正在演绎《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有幸的是,通过岩帕,玉光等情真意切、婉转柔美的演唱,让人们能够实实在在地触摸到,傣家老中青三代章哈对傣族民间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傣族在贝叶经和绵纸上写下的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一定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章哈的传承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