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人有大量脂肪,为什么却更容易感到饥饿?

当你吃完甜食或者奶茶后1-2个小时,血糖过山车般下降后,你会发现很快就饿了,想要吃更多的东西,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3. 胃饥饿素(

肥胖的人有大量脂肪,为什么却更容易感到饥饿?

当你吃完甜食或者奶茶后1-2个小时,血糖过山车般下降后,你会发现很快就饿了,想要吃更多的东西,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3. 胃饥饿素(Ghrelin)分泌异常

胃饥饿素由胃部分泌,直接刺激大脑产生饥饿感。而肥胖者的胃饥饿素水平下降速度更慢,导致饱腹感延迟。

瘦人吃一碗饭就满足,胖人吃两碗仍觉得“没饱”。当你减肥进行节食时,肥胖者的胃饥饿素会飙升更高,更容易引发暴食。

4.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例过高,这类菌会更喜欢高热量的垃圾食品,会促使大脑选择高糖高脂食物。

我们可以发现,胖子大都不爱蔬菜水果,更爱炸鸡、薯片、烤肉、奶茶。而同样的饮食,胖子肠道菌群失衡,会吸收更多的热量。

如何打破“越胖越饿”的恶性循环?

1、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逐步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奶茶逐渐改为半糖、少少糖,再减少次数、改为小杯、只喝半杯,这样可以慢慢的降低热量摄入,减少血糖波动。

2、三餐饮食要清淡,控制油盐的摄入量,可以慢慢提升味觉的敏感性,还能不自觉的控制食欲,降低卡路里摄入。

3、提升高纤维蔬菜的摄入量,每天吃够一斤,肉类选择低脂肪的鸡胸肉、鸡蛋、虾,高纤维+高蛋白的组合,可以稳定血糖和控制胃饥饿素,让肠道菌落逐渐变得健康。

4、进行间歇性断食(如16:8),白天8个小时内进食,其他16个小时不吃东西,比如早上9点进食,晚上5点后不要再吃东西,可以降低晚上胰岛素波动,更好的稳定血糖,让身体学会调用脂肪供能。

5、把平时的精制主食改为复合碳水主食,比如把日常的馒头、米饭、面条、饺子改为糙米饭、薏米、玉米、红薯、土豆,低GI值碳水可以延长消化时间,减缓血糖波动,降低体内炎症水平。

减肥的人,要逐渐减少主食摄入量,从每餐2碗主食改为一碗半,半个月后改为一碗,你也能逐渐瘦下来,内脏脂肪也会减少,有效提升健康指数。

总结:肥胖是一种病,想要瘦下来,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节食,而要优化饮食结构,逐渐远离垃圾食品,减少高糖分、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让身体慢慢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坚持2-4周后,你会发现饥饿感会显著降低,饮食自然会得到控制,腰围也会下降得很明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