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加苏伦·卓力格Санжаасүрэнгийн Зориг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任期1992年—1998年
个人资料出生(1962-04-20)1962年4月20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逝世1998年10月2日(1998岁—10—02)(36岁) 蒙古国乌兰巴托政党民主党母校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专业政治人物
桑加苏伦·卓力格(蒙古语:Санжаасүрэнгийн Зориг,1962年4月20日—1998年10月2日)蒙古乌兰巴托人,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蒙古国政治人物,是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人称“民主的金燕子”(蒙古语:Ардчиллын алтан хараацай, Ardchillyn altan kharaatsai)[1]。
生平[编辑]
卓力格的外祖父是一位俄罗斯地理学家,跟随探险家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来到蒙古。他的外祖父在乔巴山发动的大镇压中遇害,留下的一个女儿道尔吉帕拉木(Dorjpalam)成了孤儿[2]。道尔吉帕拉木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受欢迎的电影中演出。后来,她与一位布里亚特裔的蒙古国立大学教授桑加苏伦(Sanjaasüren)结婚[3],卓力格是他们三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孩子[4]。
1970年起,卓力格在乌兰巴托第23中学学习,这是一所以俄语授课的学校。1980年至1985年,他在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哲学[3][5]。1985年归国以后,担任乌兰巴托的蒙古革命青年团的指导员一年。1986年起成为蒙古国立大学的科学社会主义讲师[6]。他还成为国际象棋棋手,后来担任蒙古国际象棋联合会(Mongolian Chess Federation)主席[5]。1988年,他同其他持不同政见青年创立了“新一代”(New Generation)小组,以在蒙古传播民主[3]
1989年至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大规模要求民主改革的政治运动。1989年12月10日,在德国柏林墙被推倒一个月后,卓力格组织了大约200人发起示威游行,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选举。1990年1月,他们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苏赫巴托尔广场举行每周末的示威活动,示威规模在2月开始扩大[7]。示威的扩大使群众和蒙古当局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眼看群众就要与前来镇压的士兵发生冲突。此时,卓力格手持扩音器,坐在一位朋友的肩膀上发表演说,要求群众保持冷静,以避免发生任何流血冲突,与执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之下展开对话”。卓力格坐在朋友肩膀上、手持扩音器演说的照片,成为蒙古和平的民主化革命的象征[8]。1990年3月,执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同示威者达成和解,接受了民主化的要求。以姜巴·巴特蒙赫总书记和杜马·索德诺姆总理为首的蒙古人民革命党政治局全体委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蒙古人民革命党一党专政体制的结束[9]。
他在1990年6月当选人民大呼拉尔委员。1991年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他对以伊万·西拉耶夫为首的国家紧急委员会和苏共内的保守派表示谴责,成为当时唯一一位表态谴责的蒙古知名政治家[5]。他在1992年[10]和1996年两次当选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其中1992年时他是少数派人士,1996年他是民主联盟成员,民主联盟从1996年到2000年在蒙古国执政,是蒙古人民革命党下台后的首个执政党[11]。他对蒙古正在实行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改革方式是不公正的,而且会让广大蒙古人更加贫困[12]。
1998年,他被任命为代理基础设施部部长[5]。这一年正是蒙古的多事之秋,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当选为新任蒙古国总理,上台之后的第一项决定就是将国有企业“复兴银行”(Reconstruction Bank)卖给由蒙古民主人士经营的私营企业郭勒穆特银行。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们集体抗议,他们发起内阁不信任案,迫使额勒贝格道尔吉内阁集体辞职。那楚克·巴嘎班迪总统拒绝接受占国家大呼拉尔大多数席位的民主联盟提名的总理人选。各党私下交涉之后,共推卓尔格为新任总理候选人,并得到巴嘎班迪的认可[5][13]。预定在1998年10月5日发表任命卓力格为总理的决定[14]。
不过卓力格在1998年10月2日(星期五)就被人谋杀了。当天,两名凶手闯入他的住所,将其妻子布尔干(Bulgan)绑了起来并等待他回家。在卓力格踏入家门以后,凶手向他连刺十六刀,其中三刀正中心脏。匪夷所思的是,凶手在离开现场之后,将他家冰箱里的一瓶醋和一瓶酱油带走了[15]。凶案发生四天之后,苏赫巴托尔广场聚集了三万市民,集体追悼卓力格[16][17]。他的尸体在政府官邸安置,随后在1998年10月7日(星期三)下葬。政治问题延续了两个月,直到1998年12月乌兰巴托市市长姜拉布·纳兰查茨拉勒特被任命为总理为止[18]。
卓力格被谋杀案,其动机和凶手身份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认为是政权内部泄露了他要被任命为总理的情报给反对者,为了防止卓力格的当选便将其暗杀。不过这种说法没有任何证据[13]。
家庭[编辑]
卓力格的妹妹桑加苏伦·奥云,也是蒙古国政治家。
参考文献[编辑]
脚注
^ Rossabi, 2
^ Kohn, 39
^ 3.0 3.1 3.2 Rossabi, 3
^ Kohn, 39-40
^ 5.0 5.1 5.2 5.3 5.4 Zorig Foundation, S. Zorig biograph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9-05.
^ Kohn, 40
^ Kohn, 41
^ Kohn, 42
^ Kohn, 43
^ Rossabi, 56
^ Rossabi, 68-69
^ Rossabi, 73-74
^ 13.0 13.1 Kohn, 101
^ Kohn, 94
^ Kohn, 94-95
^ Kohn, 97
^ Amarcanaa and Mainbayar, 100 with photograph
^ Kohn, 109
来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桑加苏伦·卓力格
C. Amarcanaa and C. Mainbayar Concise Historical Album of the Mongolian Democratic Union. 2009.
Kohn, Michael. Dateline Mongolia: An American Journalist in Nomad's Land. 2006, RDR Books paperback, ISBN 1-57143-155-1
Rossabi, Morris. Modern Mongolia: From Khans to Commissars to Communists. 200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perback, ISBN 0-520-24419-2
查论编1989年东欧剧变与共产主义政权垮台内部背景
停滞时代
共产主义
反共主义
对共产主义的批评
东方集团
东方集团的政治(英语:Eastern Bloc politics)
东方阵营的媒体与政治宣传
东方集团移民与倒戈(英语:Eastern Bloc emigration and defection)
苏联秘密警察
干部职务名称表
经济短缺
极权主义
东欧反共叛乱或抵抗运动(英语:Eastern European Anti-Communist Insurgencies)
国际背景
积极措施(英语:Active measures)
冷战
社会主义国家列表
苏联解体的预言
里根主义
苏维埃帝国
恐怖主义与苏联
教廷和苏联关系(英语:Holy See–Soviet Union relations)
1956年匈牙利革命
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变革尝试
古拉什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经济改革
经济核算(俄语:Хозрасчёт)
500天计划
苏联开放政策
苏联的民主化(英语:Demokratizatsiya (Soviet Union))
辛纳屈主义
革新开放
各地进程中欧和东欧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解体
苏联(东欧和中亚)
苏联解体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白俄罗斯
车臣
歌唱革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
摩尔多瓦(英语:Independence of Moldova)
俄罗斯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乌克兰
乌兹别克斯坦
其它
缅甸
南也门
索马里(英语:Somali Rebellion)
蒙古
阿富汗
柬埔寨
安哥拉
贝宁
刚果(布)
埃塞俄比亚
莫桑比克
个别事件
1988年波兰罢工
4月9日悲剧
黑色一月大屠杀
波罗的海之路
匈牙利—奥地利边境栅栏的拆除
波兰圆桌会议
匈牙利圆桌会议
六四天安门事件
泛欧野餐
周一示威
亚历山大广场示威
马耳他峰会
齐奥塞斯库夫妇审判及处决
两德统一
立陶宛一月事件
拉脱维亚一月事件
1991年贝尔格莱德抗议
八月政变
柏林墙倒塌
政权领导人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联)
拉米兹·阿利雅(阿尔巴尼亚)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
托多尔·日夫科夫(保加利亚)
格罗斯·卡罗伊(匈牙利)
埃里希·昂纳克(东德)
卡达尔·亚诺什(匈牙利)
埃贡·克伦茨(东德)
米洛什·雅克什(捷克)
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波兰)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南斯拉夫)
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
奈温(缅甸)
阿里·纳赛尔(南也门)
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索马里)
姜巴·巴特蒙赫(蒙古)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阿富汗)
韩桑林(柬埔寨)
马蒂厄·克雷库(贝宁)
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埃塞俄比亚)
德尼·萨苏-恩格索(刚果)
反对方式
公民抵抗
示威
人链
苏联录音带传播(英语:Magnitizdat)
波兰地下出版物(英语:Polish underground press)
抗议
萨米兹达特
罢工
反对派领袖
莱赫·瓦文萨(波兰)
瓦茨拉夫·哈维尔(捷克)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斯洛伐克)
扬·伊利埃斯库(罗马尼亚)
刘刚
吾尔开希
柴玲
王丹
封从德
约阿希姆·高克(东德)
萨利·贝里沙(阿尔巴尼亚)
桑加苏伦·卓力格(蒙古)
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科夫斯基(俄罗斯)
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
维亚切斯拉夫·乔尔诺维尔(乌克兰)
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立陶宛)
济亚诺·帕兹尼亚克(英语:Zianon Pazniak)(白俄罗斯)
哲柳·哲列夫(保加利亚)
梅莱斯·泽纳维(埃塞俄比亚)
伊萨亚斯·阿费沃尔基(厄立特里亚)
反对派运动
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
七七宪章
新论坛
捷克公民论坛
阿尔巴尼亚民主党
生态公开化运动(英语:Ecoglasnost)
民主俄罗斯(英语:Democratic Russia)
和平与人权行动(英语:Initiative for Peace and Human Rights)
立陶宛改革运动
东德和平革命
乌克兰人民运动
团结工联
拉脱维亚人民阵线(英语:Popular Front of Latvia)
爱沙尼亚人民阵线(英语:Popular Front of Estonia)
公众反对暴力
白俄罗斯人民阵线(英语:BPF Party)
拉斯托赫兹(英语:Rastokhez)
全国民主联盟
统一教
救国阵线
民主力量联盟
后续
颜色革命
去共化
除垢政策
民主化
经济自由化
后苏联国家冲突
对苏联时代的怀念
新苏维埃主义
新斯大林主义
后共产主义
南斯拉夫内战
拉美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