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为什么古代表兄妹可以结亲,而堂兄妹却不行。

请输入图片描述 (西方当时的婚姻观念) 后来又过渡到血缘婚,又称班辈婚,说通俗点叫兄弟姐妹婚。 虽仍没有排除兄妹之间的婚姻形态,不

(科普向)为什么古代表兄妹可以结亲,而堂兄妹却不行。

请输入图片描述

(西方当时的婚姻观念)

后来又过渡到血缘婚,又称班辈婚,说通俗点叫兄弟姐妹婚。

虽仍没有排除兄妹之间的婚姻形态,不过父辈与子女的婚姻形态已开始消失。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就说明古代兄妹婚是存在的。

神话虽无从考证,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

假如《陈情令》中的金光瑶和他的妹妹生活在这一个时期,那肯定是不会被世俗所累而自杀的。

(剧照)

母系社会发展的族外婚是婚姻制度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可能是这一时期人们已意识到氏族内部通婚生下低能儿或残障孩子较多。

所以这一时期氏族内已开始禁止族内通婚,男子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找女子。

后来到父系社会时期,一夫一妻制度渐渐形成,当然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称为一妻一夫或者叫一夫一妻多妾制更为贴切。

父系社会子女开始跟随父系生活,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受族外婚制度的影响,在氏族内找媳妇已不被世人接受。

而堂兄妹就属于氏族内的宗亲。

而表兄妹不再是一个姓,所以也不属于氏族内人员,因此是可以结婚的。

原因二:宗法制度的影响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氏族内部的男性家长对族内的大小事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种父系家长制逐步演变成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而在一个家族里面,也是按血缘来分配权利。

宗法制度的形成历经夏、商、周时期,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为大宗,庶为小宗。 姓氏源于原始氏族部落,到商周时期,与血缘密切相关的姓氏制度就成了划分尊卑和大小宗的关键依据,此时的姓氏制度与先秦时期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依据血缘亲疏,姓由嫡长子继承,是为大宗。非嫡长子的诸子三代后从祖家分出自立为氏,是为小宗。

姓千年不变,而氏变动较大。

例如,妫满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这是早期陈氏部落故地,大家以地名称妫满为陈胡公,而妫满姓妫,所以我们可以称他妫姓陈氏,后来从陈氏里分化出田氏,我们就称陈姓田氏,类似的还有姜姓吕氏。

所以古代姓氏是一个宗族里面的,也不能通婚。

加上西周时期周礼的制定和约束,同宗兄妹通婚已被视为乱LUN,堂兄妹作为大宗里面的人员,自然不能通婚。

但表兄妹按宗法制度来划分则不在同一宗族里面,因此可以通婚。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虽然渐渐崩溃,但它对中国的影响却一直持续,虽然姓氏也逐渐合二为一,但以血缘划分宗亲的思想一直都在。

所以,《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可以想娶林妹妹,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然用我们现在观点来看,表兄妹也是近亲,基因遗传学里和法律里都是禁此结婚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

现代人把婚姻比作爱情的坟墓,年轻的时候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在里面窝了几年后,又迫不及待的想爬出来。

爬出来又忍不住跳进另一个坟墓。

其实若真爬出来就没必要再进去了。爬不出来的,倒不如修修自己的坟墓,别让它过于荒芜!

参考文献:

*《摩尔根<古代社会>》

*《礼记·丧服小记》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